本报碌曲讯 在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中,碌曲县审计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审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在“广”、“创”、“调”三字上着手,在“明确认识”、“理清思路”、“落实制度”、“提高执行力”四个方面下功夫,注重通过实践载体转作风、提效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立足一个“广”字。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发放两批《征求意见表》120余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做到征求意见范围广、覆盖全;邀请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座谈,为审计工作提意见、献良策。二是广泛讨论,查摆问题。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以“摆问题、找差距、定措施、上水平”为主题的活动,从个人、全局两个层面认真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一个“创”字。一是创新服务办法。在坚持原有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推行“一次性告知”等新举措,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二是创新管理机制。从“决策、运作、参与”三方面入手,推进审计决策科学化、高效化、公开化。三是创新监督形式。建立了上级部门、局机关、被审计单位“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大力推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大考核力度,促进监督效果。
落实一个“调”字。一是调整工作思路。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调整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清理和规范了审计审批事项,改革审计流程,简化审计环节,实现流程再造。完善审计管理规定和审计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促进了审计审批管理依法高效运作。
明确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审计机关工作作风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机关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第一,审计机关的作风问题,影响到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到审计形象;第二,审计机关的作风问题,事关政府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第三,审计机关的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关系到机关效能和审计绩效。因此,审计部门全方位提高各个层面工作人员对审计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建树优良作风鸣锣开道。
理清思路。审计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不是孤立的,统一于审计机关全部管理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机结合,与业务建设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当前,审计机关在作风和效能建设中注重了“六个结合”:一是与“审计法制年”建设相结合,二是与文明审计形象建设相结合,三是与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四是与当代审计精神建设相结合,五是与审计机关绩效管理建设相结合,六是与“教育、制度、监督”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相结合。
落实制度。审计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了以下制度:第一,审计署出台的“八不准”;第二,县委、县政府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要求;第三,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四,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审计建设、审计精神建设配套制度;第五,审计机关依法行政和绩效管理制度;第六,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及人财物配套管理制度。
提高执行力。没有落实,制度形同虚设,教育流于形式,目标等同口号,一切归于空谈。因此,审计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要在落实上着手,在关键环节、关键部位上下招:一是防微杜渐,避免法不责众;二是强化引导,避免责受悖逆;三是奖励激励,形成和谐氛围;四是激浊扬清,建树清风正气。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极大地改进了审计部门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效能,强化了审计机关干部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意识,达到了预期成效。一是转变了思想,实现了从“要我审”向“我要审”的思想转变,被审计单位把审计工作当作自己切身利益的守护者。二是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并制定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建立监督管理和制约机制,防止出现管理上的隐患和漏洞。三是重新定位,切实履行审计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给予业绩和效益评价。四是审计人员加大改进管理的服务工作力度,对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五是改变方式,从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防,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审计、事中监控,预防并减少不良现象发生。六是注重落实,有效开展审计检查工作,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实施回访制度,掌握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